本网讯 为了深入理解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基本内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5月26日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赵士洞研究员受邀于黄金校区逸夫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认知”的报告。我院环境、生物专业近三百名师生参加了报告。
赵士洞从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建设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管理、生态系统认识和保护的重要性、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间的关系,并举例用相关数据阐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赵士洞强调,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并说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久久围攻,我们要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赵士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83-1985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进修。自1967年以来,先后在植物分类与分布,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氮循环,人类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退休后致力于科学传播工作,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学普及演讲团”,至今已在50多所大学、19所研究所和200余所中小学、机关及社区等处讲课、作学术报告和科普报告550余次。
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CERN )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国家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副组长,以及国际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ILTER) 执委和东亚及太平洋区域网络(EAP-ITER)主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 MA)评估委员会委员、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理事会理事和美国《生态学前沿与全球环境变化杂志》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负责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环境技术援助项目”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的实施工作。荣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